小儿中医养生:从饮食到推拿,守护孩子健康成长​

孩子是家庭的希望,他们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。在中医理论中,小儿具有 “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”“生机蓬勃,发育迅速” 的生理特点,以及 “发病容易,传变迅速”“脏气清灵,易趋康复” 的病理特点。基于这些特点,中医在小儿养生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方法,其中饮食调养与推拿保健更是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。

一、小儿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

中医认为,小儿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,尤其以肺、脾、肾三脏更为突出。肺主一身之气,外合皮毛,小儿肌肤娇嫩,卫外功能较弱,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,因此有 “肺常不足” 之说;脾主运化,为后天之本,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,而生长发育迅速,对营养物质需求较多,脾胃负担较重,故有 “脾常不足”;肾为先天之本,小儿先天肾气未充,骨骼、牙齿、智力等的发育都与肾气密切相关,所以 “肾常虚” 。

同时,小儿具有生机旺盛、生长发育迅速的特点,犹如旭日初升、草木方萌,在生长发育过程中,无论是在形体、智力,还是脏腑功能方面,都不断向着完善和成熟的方向发展。不过,由于小儿生理功能尚未完善,御邪能力较弱,一旦调护失宜,就容易受到外邪侵袭或因饮食、情志等因素影响而生病,且病情变化迅速,容易由轻转重、由实转虚。但小儿生命力旺盛,脏气清灵,在患病后,只要治疗及时、护理得当,病情往往能较快好转和痊愈。

二、小儿饮食养生:科学喂养,滋养脾胃

1.饮食原则

均衡膳食:小儿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,包含谷类、蔬菜、水果、肉类、蛋类等各类食物,为孩子提供全面的营养。避免让孩子养成挑食、偏食的习惯,防止出现营养缺乏或过剩的情况。例如,有些孩子不爱吃蔬菜,长期可能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,影响生长发育;而过度食用肉类等高蛋白、高脂肪食物,则可能引发肥胖等问题。

清淡易消化:小儿脾胃功能较弱,饮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过于油腻、辛辣、生冷的食物。油腻食物不易消化,会加重脾胃负担;辛辣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;生冷食物如冰淇淋、冷饮等,易损伤脾胃阳气。像小米粥、山药粥、南瓜粥等,不仅清淡易消化,还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,适合小儿日常食用。

定时定量:培养孩子定时进餐的习惯,每天尽量保持固定的用餐时间和食量。每餐不宜吃得过饱,遵循 “少食多餐” 的原则,一般七八分饱即可。这样有助于维持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,避免因暴饮暴食导致积食、消化不良等问题。

2.不同年龄段饮食要点

婴幼儿期:0 - 3 岁的婴幼儿,应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食。在 4 - 6 个月左右,可逐渐添加辅食,从米粉、菜泥、果泥等开始,遵循由少到多、由稀到稠、由单一到多样的原则。例如,先添加一种蔬菜泥,观察 2 - 3 天,确认孩子没有过敏等不适反应后,再添加另一种。随着孩子月龄增长,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和硬度,如添加烂面条、肉末、碎菜等。

学龄前儿童:3 - 6 岁的学龄前儿童,饮食逐渐向成人过渡,但仍要注意食物的精细程度和营养搭配。可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、钙、铁等营养素的食物,如牛奶、鸡蛋、瘦肉、鱼虾、豆制品等。同时,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保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。此外,要控制孩子对零食和饮料的摄入,减少糖果、薯片等高糖、高盐食品的食用。

学龄期儿童:6 岁以上的学龄期儿童,由于学习和活动量增加,对营养的需求也相应增多。在保证均衡饮食的基础上,要注重补充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。可多吃一些健脑益智的食物,如核桃、芝麻、鱼类等;同时,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,如橙子、猕猴桃等,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。

3.常见食疗方

山药红枣粥:准备山药 100 克、红枣 5 - 6 颗、大米 50 克。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,红枣去核,与大米一起放入锅中,加水煮成粥。山药具有健脾益胃、滋肾益精的功效,红枣能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,此粥适合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的小儿食用。

雪梨百合羹:取雪梨 1 个、鲜百合 30 克、冰糖适量。将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,百合洗净,与冰糖一起放入锅中,加水煮至雪梨和百合软烂。雪梨有润肺止咳、清热降火的作用,百合能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,这款羹汤可用于缓解小儿咳嗽、咽干等症状。

山楂麦芽饮:山楂 10 克、炒麦芽 10 克。将山楂和麦芽洗净,放入锅中,加水煎煮 15 - 20 分钟,代茶饮用。山楂能消食化积,麦芽可健脾和胃、消食除胀,适用于小儿积食、腹胀等情况。

三、小儿推拿养生:手法调理,强身健体

1.小儿推拿的作用原理

小儿推拿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,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,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、防治疾病、强身健体的目的。中医认为,人体的经络系统内联脏腑,外络肢节,是气血运行的通道。当小儿出现身体不适时,通过推拿相应的穴位和经络,可以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平衡阴阳,激发小儿自身的调节能力,使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。

2.常用推拿手法

推法:用拇指或食、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。根据推动的方向不同,可分为直推法、分推法和合推法。例如,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的推三关手法,具有温阳散寒、发汗解表的作用,常用于治疗小儿风寒感冒;而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的清天河水手法,能清热解表、泻火除烦,适用于小儿发热等热证。

揉法:用手指螺纹面或手掌大鱼际、掌根等部位,在穴位上做回旋揉动。如揉腹,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揉动小儿腹部,可促进胃肠蠕动,增强消化功能,缓解腹胀、腹痛、便秘等症状;揉足三里,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,经常揉按可健脾和胃、扶正培元。

捏脊法:让小儿俯卧在床上,背部裸露,双手的中指、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,食指半屈,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。然后顶住小儿皮肤,拇指、食指前移,提拿皮肉,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,推动至大椎穴两旁,算作捏脊一遍。一般每次捏 3 - 5 遍,在第 3 - 5 遍时,每捏 3 次,将皮肤提拿一下,称为 “捏三提一法” 。捏脊具有调理脏腑、疏通经络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,常用于小儿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睡眠不安等情况。

摩法:用手掌或手指螺纹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,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。如摩腹,用掌心或四指在小儿腹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抚摩,可调节胃肠功能,促进消化吸收。摩腹时力度要轻柔,速度均匀。

3.针对常见病症的推拿方法

感冒:如果小儿是风寒感冒,可推三关 300 次,揉外劳宫 200 次,拿风池 5 - 10 次。推三关能温阳散寒,揉外劳宫可温中散寒,拿风池有疏风解表的作用。若是风热感冒,可清天河水 300 次,推脊柱 300 次,揉大椎 200 次。清天河水和推脊柱能清热解表,揉大椎可疏风散热。

咳嗽:对于小儿咳嗽,可揉天突 1 - 2 分钟,揉膻中 2 - 3 分钟,分推肩胛骨 100 - 200 次。天突位于颈部,当前正中线上,胸骨上窝中央,揉天突能宣通肺气、消痰止咳;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,揉膻中可宽胸理气、止咳化痰;分推肩胛骨能宣肺止咳,常用于治疗各种咳嗽。

积食:当小儿出现积食症状时,可揉板门 300 次,清大肠 200 次,摩腹 5 分钟。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,揉板门可健脾和胃、消食化积;清大肠能清利肠腑、消食导滞;摩腹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,缓解积食引起的腹胀、腹痛等症状。

四、小儿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

饮食方面:要注意食物的卫生安全,避免食用变质、不洁的食物,防止小儿食物中毒或感染肠道疾病。同时,控制孩子对零食和饮料的摄入,尤其是含有大量添加剂、防腐剂的食品,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。

推拿方面:小儿推拿时,室内温度要适宜,避免孩子受凉。推拿者的双手要保持清洁、温暖,指甲修剪圆润,防止划伤孩子皮肤。推拿力度要适中,根据孩子的年龄、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,一般遵循 “由轻到重,由慢到快,由少到多” 的原则。如果孩子皮肤有破损、溃疡等情况,应避免在患处进行推拿。此外,小儿过饥或过饱时,不宜进行推拿。

日常调护:除了饮食和推拿,还要注意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,睡眠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。同时,鼓励孩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,多晒太阳,增强体质。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,避免孩子着凉或中暑。

五、总结

小儿中医养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,饮食调养和推拿保健相辅相成,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家长们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中医养生知识与方法,并在日常生活中细心呵护,就能帮助孩子增强体质,预防疾病,让孩子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。

相关文章

熬夜后急救:中医“回魂茶”配方(虚火上升型)

熬夜后急救:中医“回魂茶”配方(虚火上升型)

现代生活节奏快,熬夜工作、学习或娱乐已成为许多人的常态。然而,长期熬夜容易导致"虚火上升",表现为口干舌燥、眼睛干涩、头晕头痛、烦躁易怒、失眠多梦等症状。中医认为,熬夜伤阴,阴不制...

怒伤肝、思伤脾:中医 “情志调摄法” 帮你疏肝解郁,5 分钟 “嘘字诀” 排出坏情绪

怒伤肝、思伤脾:中医 “情志调摄法” 帮你疏肝解郁,5 分钟 “嘘字诀” 排出坏情绪
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职场竞争的压力、人际关系的复杂、生活琐事的烦扰,如同无形的重担,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。愤怒、焦虑、忧愁等负面情绪也随之频繁出现。你是否曾在暴怒后感觉两肋胀痛、头晕目眩?是否在长期思...

中医运动养生:从太极拳到八段锦,传统运动的健康魅力

中医运动养生:从太极拳到八段锦,传统运动的健康魅力
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人们面临着工作压力大、运动量不足、亚健康等诸多健康问题。而中医运动养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,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,为人们开启了一条通往健康的道路。从行云流水的太极拳,到刚柔并济...

中医养生中的 “五行智慧”:金木水火土对应脏腑的调养艺术

中医养生中的 “五行智慧”:金木水火土对应脏腑的调养艺术

在中医深邃的理论体系中,“五行学说” 犹如一把解读生命奥秘的钥匙。古人将自然界的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基本元素,与人体的五脏六腑、五体五官、五情五志巧妙对应,构建起一个相互关联、动态平衡的整体养生框架...

中医养生:四季脾胃调理全攻略

中医养生:四季脾胃调理全攻略

“脾胃者,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”,《黄帝内经》将脾胃视为人体健康的基石。无论春夏秋冬,脾胃功能正常,方能 “纳谷香、化精微、生气血”,抵御外邪。然现代人久坐少动、饮食不节、思虑过度等习惯,常致脾胃虚...

宠物健康养护:中医理念在猫狗气血调理中的应用

宠物健康养护:中医理念在猫狗气血调理中的应用

在 “毛孩子” 成为家庭重要成员的今天,宠物健康养护备受关注。中医理论中 “气血调和,百病不生” 的理念,不仅适用于人体养生,也能为猫狗的健康管理提供独特思路。通过中医视角理解宠物的气血运行,运用传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