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救穴位手册:晕厥、胃痛、心绞痛的现场按压指南
在生活中,突发的健康危机往往不期而至,晕厥、胃痛、心绞痛等急症一旦发作,若不能及时处理,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。而在专业医疗救助到来前,中医经络理论中的急救穴位按压法,凭借其简便易行、见效迅速的特点,成为守护健康的 “应急武器”。这些隐藏在人体的 “急救按钮”,通过精准刺激特定穴位,能够快速调节身体机能,缓解急症症状。接下来,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晕厥、胃痛、心绞痛等常见急症的现场穴位按压指南。
一、中医穴位急救的理论基础
中医认为,人体经络系统如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,穴位则是经络上的关键节点。当人体遭遇疾病或突发状况时,经络气血运行会出现紊乱,而刺激相应穴位,能够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平衡阴阳,从而缓解症状。穴位按压急救法,正是基于这一理论,通过物理刺激穴位,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,达到应急治疗的目的。
现代医学研究也在逐步揭示穴位按压的科学原理。研究发现,按压穴位可刺激神经末梢,引发神经冲动,通过神经传导通路调节人体的内分泌、免疫、循环等系统。例如,刺激某些穴位能够促进内啡肽等镇痛物质的分泌,起到止痛效果;还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,缓解平滑肌痉挛,改善器官功能。
二、晕厥的急救穴位按压指南
(一)晕厥的原因与表现
晕厥是一种突然发生的、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,通常由大脑一时性供血或供氧不足引起。常见原因包括低血糖、体位性低血压、情绪过度激动、闷热环境等。晕厥发作前,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、眼花、心慌、出汗等先兆症状;发作时,突然晕倒、意识丧失、面色苍白、脉搏微弱;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后可自行苏醒。
(二)急救穴位及按压方法
1.人中穴:位于面部,上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。按压时,用拇指尖垂直用力按压人中穴,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,可同时配合轻轻掐按,频率约每分钟 60 - 80 次,持续按压 1 - 2 分钟。人中穴是急救晕厥的常用穴位,刺激该穴位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,提升血压,促进患者苏醒。
2.合谷穴:在手背,第 1、2 掌骨间,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施救者用一手拇指和食指相对,用力按压患者的合谷穴,可双手交替按压,按压力度由轻到重,以患者有明显酸胀感为佳,每次按压 1 - 2 分钟。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,刺激此穴可调节气血运行,增强机体活力。
3.内关穴: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 2 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内关穴,力度适中,按压时可适当揉动,频率约每分钟 50 - 70 次,每次按压 2 - 3 分钟。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,能宁心安神、理气止痛,对因心脏功能异常或情绪因素引起的晕厥有较好的急救效果。
(三)注意事项
在按压穴位的同时,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、空气新鲜的地方,解开衣领、腰带等束缚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;若患者苏醒后仍有头晕、乏力等不适,可让其饮用适量糖水或温开水,并注意休息;若患者长时间未苏醒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,如抽搐、呼吸困难等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寻求专业医疗救助。
三、胃痛的急救穴位按压指南
(一)胃痛的常见诱因
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,可由多种原因引起,如饮食不节(暴饮暴食、过食生冷辛辣食物)、情志失调(焦虑、抑郁、愤怒)、胃部疾病(胃炎、胃溃疡、胃痉挛)等。疼痛性质多样,可为胀痛、刺痛、绞痛等,常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嗳气、反酸等症状。
(二)急救穴位及按压方法
1.中脘穴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 4 寸。患者仰卧,施救者用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并拢,以指腹按压中脘穴,力度适中,按压时可适当揉动,频率约每分钟 60 - 80 次,每次按压 3 - 5 分钟。中脘穴是胃之募穴,腑之会穴,刺激该穴位能够调节胃肠功能,缓解胃部痉挛,减轻疼痛。
2.足三里穴:在小腿外侧,犊鼻下 3 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足三里穴,力度由轻到重,以患者有明显酸胀感并向足部放射为宜,按压时可适当揉动,频率约每分钟 50 - 70 次,每侧穴位按压 3 - 5 分钟。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,有 “长寿穴” 之称,刺激此穴可促进胃肠蠕动,增强消化功能,缓解胃痛。
3.内关穴:除了用于晕厥急救,内关穴对胃痛也有良好的缓解效果。按压方法同晕厥急救时一致,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,抑制胃酸分泌,减轻胃部不适。
(三)注意事项
按压穴位期间,患者应避免进食生冷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可适量饮用温水;若胃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,伴有呕血、黑便、发热等症状,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胃部疾病,需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;平时应注意规律饮食,保持良好的情绪,避免胃痛反复发作。
四、心绞痛的急救穴位按压指南
(一)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与症状
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,心肌急剧的、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。多在劳累、情绪激动、寒冷、饱餐等诱因下发作,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、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,可放射至左肩、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,或至颈、咽或下颌部,疼痛一般持续 3 - 5 分钟,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。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发展为心肌梗死,危及生命。
(二)急救穴位及按压方法
1.内关穴:作为心脏的 “保护伞”,内关穴在心绞痛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用力按压内关穴,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,按压时可适当揉动,频率约每分钟 60 - 80 次,持续按压 3 - 5 分钟,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,改善心脏供血。
2.郄门穴: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 5 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郄门穴,力度稍重,以患者有明显酸胀感为佳,按压时可适当揉动,频率约每分钟 50 - 70 次,每次按压 3 - 5 分钟。郄门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,对心脏急症有独特的治疗效果,能快速缓解心绞痛。
3.极泉穴:在腋窝顶点,腋动脉搏动处。患者手臂外展,施救者用食指、中指并拢,以指腹按压极泉穴,力度适中,按压时可适当揉动,频率约每分钟 60 - 80 次,每次按压 2 - 3 分钟。刺激极泉穴可调节心脏功能,改善心肌供血,减轻心绞痛症状。
(三)注意事项
一旦发生心绞痛,在按压穴位的同时,应立即让患者停止活动,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;若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,应尽快让其舌下含服;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,如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、出现呼吸困难、大汗淋漓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援;患者平时应遵医嘱规律服药,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等危险因素,避免心绞痛频繁发作。
掌握晕厥、胃痛、心绞痛等常见急症的急救穴位按压方法,就如同为自己和他人配备了一份随身携带的 “急救手册”。这些简单而有效的穴位按压技巧,不仅能在关键时刻缓解症状、减轻痛苦,还可能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。当然,穴位按压急救只是应急处理措施,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务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规范治疗,以保障身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