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养生黄金 15 天:一碗 “三白汤” 润肺防秋燥,晨起 2 动作疏通肺经

“一叶梧桐一报秋,稻花田里话丰收。” 当清晨的风裹挟着一丝凉意掠过发梢,蝉鸣渐弱,暑气未消,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已悄然来临。立秋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自然界阳气由升浮逐渐转向沉降,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收敛。然而,此时天气依然闷热,“秋老虎” 随时反扑,加之空气湿度降低,燥邪悄然滋生,人体极易出现口鼻干燥、皮肤紧绷、干咳少痰等秋燥症状。在这气候转换的关键 15 天里,顺应天时进行养生调摄,才能为整个秋冬打下健康根基。中医古籍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” 其中 “容平” 二字,精准概括了秋季万物成熟平定的状态,也暗示着人体需调整身心,以平和之姿应对季节更迭。

一、立秋时节的气候与身体变化

立秋虽标志着秋天的开端,但此时气候仍处于 “夏之余热未消,秋之燥气已至” 的过渡阶段。白天骄阳似火,夜晚凉意渐生,昼夜温差逐渐拉大,气候特点呈现出 “温燥” 之象。燥为秋季主气,属阳邪,最易伤津耗液,侵袭人体肺脏。中医认为,肺为 “娇脏”,喜润而恶燥,开窍于鼻,外合皮毛。当燥邪入侵,首先会出现口鼻咽喉干燥、皮肤瘙痒脱屑等症状;若不及时调理,还可能引发干咳少痰、声音嘶哑、大便干结等肺阴亏虚的表现。此外,立秋后阳气渐收,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减缓,脾胃功能也随之减弱。此时若贪凉饮冷、过度食用辛辣油腻之物,极易损伤脾胃阳气,导致消化不良、腹胀腹泻等问题。因此,立秋养生需以 “润燥、养肺、健脾” 为核心,通过饮食、起居、运动等多方面的调理,帮助身体平稳过渡。

二、一碗 “三白汤”,润肺防秋燥

在立秋养生的众多食疗方中,“三白汤” 以其简单易制、功效显著脱颖而出。这道汤方中的 “三白”,指的是白萝卜、百合、银耳,三者皆是润肺润燥的天然食材,搭配在一起,宛如秋季养生的 “黄金组合”,既能滋阴润燥,又可补益脾胃,为身体补充津液,抵御秋燥侵袭。

(一)食材功效解析

白萝卜:素有 “小人参” 之称,性凉味辛甘,归肺、胃经,具有清热生津、下气宽中、消食化滞的功效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萝卜 “生捣汁服,治消渴,利关节,理颜色,练五脏恶气”。立秋后食用白萝卜,可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干口渴、肺热咳嗽等症状,还能促进胃肠蠕动,帮助消化。

百合:味甘性寒,入心、肺经,是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的良药。《日华子本草》称其 “安心,定胆,益志,养五脏”。百合富含秋水仙碱等生物碱,不仅能润燥止咳,还具有一定的抗炎、增强免疫力作用,尤其适合秋季心烦失眠、虚烦惊悸之人食用。

银耳:又称 “白木耳”,性平味甘淡,入肺、胃、肾经,有滋阴润肺、养胃生津之效,被誉为 “菌中之冠”。银耳富含植物胶质、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,能滋阴润燥、润滑肠道,同时还能增强皮肤弹性,延缓衰老,是秋季美容养颜的佳品。

(二)制作方法与食用建议

材料:白萝卜 1 根、鲜百合 100 克(或干百合 20 克)、银耳 1 朵、冰糖适量(体质虚寒者可改用红枣)。

做法

1.银耳提前用清水泡发,撕成小朵;白萝卜去皮切成小块;鲜百合掰开洗净,干百合需提前泡发。

2.将银耳、白萝卜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 30 分钟。

3.放入百合继续炖煮 15 分钟,至食材软烂,加入冰糖调味,再煮 5 分钟即可。

食用建议:建议每日早晚各饮用一碗,连续食用 15 天。若脾胃虚寒者,可在汤中加入 3 - 5 颗红枣,既能中和食材的凉性,又能增加健脾补血的功效;血糖偏高者则可省略冰糖,以保证健康。

三、晨起 2 动作,疏通肺经

除了饮食调理,适当的经络疏通也能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秋季变化。肺经作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,起始于中焦,下络大肠,还循胃口,上膈属肺,其气血流注时间为清晨 3 - 5 点。虽然我们无需在这个时间段特意醒来,但晨起后通过简单的动作刺激肺经,可促进气血运行,增强肺脏功能,有效预防秋燥引发的呼吸道疾病。

(一)拍肺经:唤醒肺气,宣发肃降

动作要领:站立或端坐,全身放松,右手握空拳,从左胸前的中府穴(肺经起始穴位,位于锁骨下窝外侧,前正中线旁开 6 寸处)开始,沿着手臂内侧前缘,依次拍打至大拇指桡侧的少商穴(肺经终止穴位),力度以稍有痛感但能承受为宜,每条手臂拍打 3 - 5 分钟,左右交替进行。

功效原理:拍打肺经可刺激经络上的穴位,促进肺气的宣发与肃降。中府穴为肺之募穴,是肺气汇聚之处;少商穴为肺经井穴,有清肺利咽、醒脑开窍的作用。通过拍打,能疏通肺经气血,驱散肺脏内的燥邪,缓解咳嗽、气喘等症状。

(二)叩肺俞:温补肺阳,增强卫气

动作要领:俯卧在床上或放松站立,双手握成空心拳,用拳背轻轻叩击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 1.5 寸处的肺俞穴,左右各 100 次,频率保持在每分钟 60 - 80 次。叩击时力度要均匀,节奏平稳,以背部微微发热为宜。

功效原理:肺俞穴是肺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,与肺脏内外相应。叩击肺俞穴可温补肺阳,增强肺脏功能,提高机体免疫力,抵御外邪入侵。此外,该动作还能缓解肩背酸痛,改善因肺经气血不畅引起的胸闷气短等问题。

四、立秋养生的其他注意事项

(一)起居有常,早睡早起

立秋后,应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的规律,调整作息时间。建议晚上 10 点至 11 点前入睡,早上 5 点至 7 点起床,保证充足的睡眠,以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蓄积。同时,早晚温差大,要及时增减衣物,尤其注意背部和腹部的保暖,避免受凉感冒。

(二)适度运动,动静结合

秋季运动应以 “养收” 为原则,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。可选择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方式,既能增强体质,又能调节身心。运动时间宜选择在清晨或傍晚,避免在烈日下锻炼,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,防止出汗过多损伤津液。

(三)情志调摄,宁静心神

秋季万物凋零,容易使人产生悲伤、忧郁等消极情绪。此时应注重情志调摄,保持心情舒畅。可通过听音乐、读书、旅游等方式放松身心,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。中医认为 “悲忧伤肺”,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,对秋季养生至关重要。

立秋后的 15 天,是身体适应季节转换的关键时期。一碗温润的 “三白汤”,两场简单的经络疏通,再配合规律的起居、适度的运动和积极的心态,便能帮助我们润肺防燥、调和气血,以健康的体魄迎接金秋的到来。愿大家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,收获健康,顺遂安康。


相关文章

中医养生应用:从经典理论到现代生活的健康实践

中医养生应用:从经典理论到现代生活的健康实践
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升,中医养生以其独特的整体观和 “治未病” 理念,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回归自然、调和身心的健康之路。中医养生源于数千年前的经典智慧,历经岁月沉淀,形成了一套完...

减肥新思路:中医辨证减脂,不节食也能健康瘦身的方法

减肥新思路:中医辨证减脂,不节食也能健康瘦身的方法

在追求健康与美的当下,减肥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重要课题。市面上充斥着各种节食、高强度运动以及减肥药的减肥方法,然而这些方式往往难以长期坚持,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。中医则提供了全新的减肥思路,主张通过辨证...

中老年冬季防骨折:喝牛奶不如补 “肾精”,4 味中药煮水泡脚,强筋健骨又暖身

中老年冬季防骨折:喝牛奶不如补 “肾精”,4 味中药煮水泡脚,强筋健骨又暖身

每到寒风凛冽的冬季,医院骨科总会迎来一波接诊高峰,其中因摔倒导致骨折的中老年患者占比尤为突出。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,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、增强骨骼健康的关键,牛奶也因此被视为补钙圣品。然而,对中老年人而言...

湿气克星:中医祛湿全攻略,告别水肿、困倦的调理妙法

湿气克星:中医祛湿全攻略,告别水肿、困倦的调理妙法

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常常被水肿、身体困倦、四肢沉重、食欲不振等问题困扰,明明作息规律、饮食正常,却总是提不起精神,皮肤也变得油腻、暗沉。在中医理论中,这些症状大多与体内湿气过重密切相关。湿气,作为中医...

多肉植物养护与中医五行理论的相通之道探索

多肉植物养护与中医五行理论的相通之道探索

在中医理论体系中,五行学说构建起了对世间万物相互关系的认知框架,而看似与中医毫无关联的多肉植物养护,实则蕴含着与五行理论相通的智慧。从土壤选择、浇水频率到光照管理,多肉植物生长的各个环节,都能与中医五...

肺经堵塞,易感冒!每天拍打手臂内侧,增强免疫力

肺经堵塞,易感冒!每天拍打手臂内侧,增强免疫力

你是否经常感冒,稍微受凉就咳嗽、流鼻涕?或者总觉得呼吸不畅、容易疲劳?在中医理论中,这些症状可能与肺经堵塞有关。肺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,主要负责呼吸系统的功能,同时也与免疫力密切相关。如果肺经气血运行...